当前位置: 首页 > 杂文短评 > 正文

来源:eastglory,作者:褚毅平

和统与武统捣糨糊式辩论掩盖了真问题,那就是美国正推动和布局台海战事。一场无准备的统一之战恐突然来临,拉开西方对华全面冷战的序幕。

最近,台湾知名政治人物蔡正元与复旦教授沈逸围绕台湾统一问题爆发激辩,甚至引向意气之争,引起广泛关注。需要注意的是,沈逸是中国国族主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思潮主要平台—观察者网的活跃人物,他的观点实际上也可以视为大陆民族主义主流(也可以说最有钱有势的一派)在统一问题上的态度。

沈逸教授认为:统一不是选项,但方式是选项,和平的窗口不是永久的。和平还是武力,选择权在海峡对岸。基本上这是一套我们久已熟悉的说辞。蔡正元显然对此忍无可忍了,他直言:如今的台湾只有两条路。要么是武力统一,要么和平就没有统一。没有和平统一这个选项,让沈逸放弃幻想。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如今的湾年轻人不像二十年前,对大陆还有认同感。二是如今的台湾人都被台独准确说美国裹挟,根本自己做不了主。说如今中国就是不敢打,因为要发展经济甚至讨好美国。

这样的辩论并非像看起来那样是无聊的文字游戏,观察他们的对话,细细品味是很有意义的。蔡正元长时间以来就坚持他的所言的客观分析,认为在现有形势下,台湾统一问题只能以武力解决。上述第一个原因,毋庸讳言,就是台湾人对大陆的认同趋淡。这么说很多人可能感到困惑和怀疑,但如果我们说这本质上反映了当今自由主义代表的趋势,就容易理解了。自由主义在取得数十年来胜利后,还没有遭遇系统性挑战。未来的人们似乎只有一种思想理念的选择。换句话说,大陆自身政治主体依然处于严重威胁中,遑论让台湾人主动改变自由主义立场。第二个原因人所共知,都知道台湾是美国的棋子,但数十年来,这枚棋子似乎不仅没有牵制大陆,而且在开放与经济发展方面提供了很大帮助。更令人疑惑的是,对于美国将如何利用这枚棋子,不仅舆论,智囊们也很少深究。那么到底它何时及如何形成冲击波,我们后面再谈。

以蔡正元的处境,他当然不会公开鼓吹武统,但他却以很大的勇气捅破那层窗户纸,成了两边都不讨好的角色。他说出了事实:大陆没有做好关于武统的思想、心理与国内国际等战略准备,比如应对随之而来的超级制裁。更进一步说,大陆主流精英比如可以叫做发展派的那些人不愿意牺牲经济谋统一。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形势,说出真话是必要的。整个社会一味沉溺于幻想,错误评估形势,很容易在激烈对抗中垮掉。有人会说,战略决策和准备由高层做,舆论不重要。但如此重大武力行动,国民心理准备总是需要的吧?何况公众意愿本来就是战略决策的条件之一。

相比之下,沈逸教授的反应是奇怪的。事实上,是他主动挑起这场隔空辩论(既非蔡正元点名,从语境看也并非采访者发问),而且一开始就采取不科学不道德的方式(1,2,3,4)。明眼人很容易理解蔡正元或嘲讽或激将的提问方式正是由他的特殊处境决定的,而沈逸却指责蔡正元的关于武统的真实立场还有私人利害,这是要已戴着电子脚镣的蔡正元再去送命吗?或者以此掩盖蔡提出问题的真实性、重要性?至此,蔡的回应已经不重要了,值得思考的是沈逸代表的国内民族主义者的心态和想法,它甚至不是蔡斥责沈格局小的事情,而是这些激进爱国者为何对真实问题如此敏感?仿佛在替谁保守秘密,而蔡正元在他们眼里就是捅破窗户纸的犯忌者。

正如开头提到的分析方法,如果我们仅仅盯着某人某个片段言论,很难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但若将它们置入特定系统环境,比如联系整个民族主义舆论,就会有很多令人惊讶的发现。当然这样的做法需要谨慎排除相反的证据,否则不能形成代表性。纵览这方面的相关言论,就本案来说,认为沈逸的观点代表了民族主义阵营,应该没有太大疑问。首先,我们能发现中国主流民族主义思维上的高度不“自然”。按理说,民族主义诉诸情感、聚焦国家主权、利益等政治话题,在统一问题上本应是最激进的群体,其立场与强调经济理性的“发展派”及体制外自由派相对立,并成为政治对手。但我们看到的结果却是,民族主义者色厉内荏,实际上与其名义上的对立面实行着共谋,而且扮演了最糟糕的角色,相比对手,他们以不诚实的方式误导公众。实际上,随着对岸政治形势加速恶化,这边的风向却在诡异地转变,一些左翼和国族主义者变着法子给武统降温,甚至用“政绩工程”扣帽子。蔡正元的言论显然刺激了某些人敏感的神经,这是他横遭批判的原因。

其次,有人会说这些专家受制于言论方面的限制,他们更多是官方的传声筒。这种看法早已过时,不符合改开后多元化发展的实际状况。拥有话语权的专家教授们言论空间相当大,并不存在官方严格限制,事实是,这些经由私人垄断互联网媒体传播的声音无形中代表了民意,反过来影响政策及政治走向。民族主义派系本就有半官方色彩,早就成为非正统的主流。与之相近地,鉴于内在的不完善及与现实不相适应,正统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特色社会主义)被有意无意地边缘化,官方国际战略研究也转变为国家主义类型。典型的例子是所谓的西方伪史论,其主力都是大学教授甚至前政协委员。这些人打着反西方中心论的旗号,肆无忌惮地否定基础性认知,名为研究实为政治宣传,不仅严重损害中国在西方人民中的形象,也削弱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他们做到了国际垄断集团想做却做不到的事,为西方孤立中国做铺垫。可见,整体看,并非国族主义思潮变得温和、节制,它只是带着深藏不露的目的巧妙地有针对性地释放着能量。

国族主义在我国是正统社会主义退潮后兴起的,它简便有效地填补了意识形态某些重要功能上的缺失,但负面作用也有,且随着其扩张正在失控。类似地,俄罗斯右翼民族主义也在俄乌战争中快速崛起,它的特殊性在于与西方右翼思想文化高度亲和,有取代中庸的“爱国主义”官方哲学的趋势。本问题下,涉及到国族主义表现出过度自信、自满,兼有虚假的激进姿态,以至于蔡正元言论正好戳中痛点,揭露出前者的真面目,网络俗称被打脸。蔡指出武统的核心在于大陆面临的经济代价,这是国族主义分子竭力避免的问题。因为经济考量可以成为亲西方派和发展派反对解决台海问题的理由,却不能成为高扬民族大义的爱国者的藉口。国族主义一直矢志于鼓吹中国人的自信,这与强调文化、政治自信并不相同。从根本上说,政治(制度)自信指向的是自身政治之于世界的普适性,这正好是民族主义反对的思想路径。理论上,民族主义总是试图从社会主义那里抢夺领导权,其成功范例便是俄罗斯。实践上,我们能看到中国国族主义思维已深刻渗透进官方哲学,它拒绝将中国式社会主义引向一般化理论。更为直接的负面影响是,国族主义多少是刻意地造就战术层面盲目自信,形成自我麻痹,丧失起码的危机感,如某知名战略智库竟然声称中美谁也打倒不了谁。(5)对抗总是不计代价决生死,这种连基本常识都不顾的态度,对国家战略安全是致命的。

最重要的,这场有关统一话题的辩论没有以合理方式进行下去,因而并未能揭示真正重要的问题。实际上,与蔡正元“统一没有和平”论的实践意义上的对立命题不仅是和平统一可行论,也包含两岸和平可持续论,进一步必然将争论焦点引向争取和平统一的时间约束问题。蔡正元指出台湾分离的意识趋势(我在上文给予补充,将它视为自由主义全球推进的趋势的一部分)。按照这样的理论,逻辑上任何时候都适用于武统原则。沈逸没有反驳这一观点,反而扯到个人身份政治上,打乱了正常探讨。两人都奇怪地没有关注这一分离趋势的关键拐点。蔡正元也有错,他原本可以不受对方干扰,单方面把问题深入下去。这凸显了这样一种猜测:此趋势的关键拐点极为重要,不仅涉及台海问题,它也是某个系统局的核心节点,因而无形中成了讳莫如深的问题。

台海问题上存在一个普遍的错误认知,认为大陆是武统的主动方。这种表面化的、想当然的看法忽略了具体的背景与前提,也与一些基础共识相矛盾,例如,普遍认为台湾是美国的棋子。同时,几十年来,这枚棋子反而起着中国发展的助推器功能,那么棋子对美国的作用在哪里?联系国际环境与中国的既定应对策略,问题就一目了然。中美正处于趋于强烈的竞争状态,有可能进入严重对抗。鉴于中国已制定并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台湾这枚棋子就与中美对抗直接联系起来。在中国既往政策下,美国很大程度拥有主动权,即选择何时动用台湾这棋子启动对抗。另一方面,蔡正元问题也可以深化为,中国到底是优先保经济还是保政治。原则上,中国大陆拥有选择权,那就是直面蔡正元问题——是否愿意牺牲经济以尽快解决台湾问题并同时筑起政治护城河。这是东方大国自改开以来真正的抉择时刻,但它似乎放弃这个主动权。在此之前,它的经济崛起是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合作的结果,看起来神奇地做到了鱼和熊掌兼得,但很明显,中国精英显然希望延续这种状况,但很可能这是一厢情愿。

西方统治集团一直在复盘与反思,尽管东方大国的自由化进程显著,但始终未达到他们期待的变革临界点。另一方面,中国的工业制造与技术迭代、研发、投资与(国际)市场正形成良性循环,呈暴发之势,这当然引起对手的警惕和恐慌。对美国统治集团而言,过去的游戏风险越来越大,合理的策略就是选择全面对抗即恢复冷战(核大国间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很小)。这种政治思维不能用经济理性去理解,也超越一般竞争原则,它带着强烈的敌我意识,融汇了信念信仰、激情以及意志与智力的计算和博弈进行生死对抗。主流的观点理论上也承认中美对抗的可能,但却预设中美对抗的最严重状况只是相互脱钩,这是荒谬的,也是自欺欺人的。事实上,蓬佩奥等美国统治阶层代表人物早已明言,将以“民主对抗专制”的方式让世界选边站。西方集体也在不断做着准备,如重建供应链,策划俄乌战争以操纵俄政局,打击俄民众心理,也包括持续恶化的台湾政局,等等。一旦完成基本准备,它将主动点燃台海战火,冷战随之开启。

最后,再次强调,民族主义是政治上最不可靠的意识形态,最著名的例子是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它既背叛了社会主义,也出卖了自己的民族。中国不仅需要警惕北方大国的民族主义——它的精英正与西方集团共振,上演一场让无数忠诚的战士“自然凋亡”的“爱国”战争,也要以足够的戒备,及时清理自身机体里的机会主义势力和政治欺诈分子。尤其是那些打着爱国旗号误导舆论的人,他们贯穿体制内外,愚弄并挟持民意,欺上瞒下,是更危险的存在。这场辩论提示的正是在高涨的国族主义声浪下极为反常的政治生态,即由台湾问题引申出来的冷战认知危机。我们对这场可能决定生死的风暴做好准备了吗?答案是明确的——没有!不仅公共舆论层面在证实这个结论,而且它可以从诸多政策信息明确反证出来。

1,史东对话沈逸:蔡正元总是嘲讽大陆不梧桐

http://k.sina.com.cn/article_1322847342_m4ed90c6e033019ssc.html

2,蔡正元分析:中国大陆会不会武统台湾?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p39z4EFY/?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1

3,蔡正元:我才不主张大陆梧桐,因为我知道你们没本事不敢动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yu3zsE6u?spm_id_from=333.788.player.player_end_recommend_autoplay

4,柳杰克对话沈逸:蔡正元说和平就不能统一!任何的统一到最后都是和平统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AhHzUE4o

5,中美学者对话:中国和美国当前都没有实力“打倒”对方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41184679521788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