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杂文短评 > 正文

来源:eastglory,作者:褚毅平

9月23日,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发表评论“狠刹挑动负面情绪的网络歪风”,10月9日,《人民日报》摘编转发,标题改为“挑动负面情绪之风当刹”。原文1060字,摘编为804字,顺便浏览9月纵横栏,一般是900多字。似乎有刻意压缩之感。标题“狠刹”改为“当刹”,语气明显弱化。通常标题不会更改,似有特别处理之意。

下面一段一段对照解析,着重政治视角。

1,“清朗”专项行动,得到了广大网友的一致支持。改为:“清朗”专项行动,得到广泛支持。作为指导性意见,显得底气差很多。

2,前面删除部分确有累赘,但后面“其弊不除,不从根上除”,后一句强调根本原因,属于有意识重复加强。五个字实际是文章的灵魂,很遗憾被删了。

3,这一段我认为写得最平庸,没有突出网络舆情对立中影响最大的涉政类型,将它与自然的及牟利目的的非理性情绪混为一谈甚至几乎完全被后者淹没了。但摘编的文本反而增加了,从163字变成180字,甚至好像纯粹为了拼凑字数。

4,原文比较简单、含蓄。如没有指出网络暴力对沉默的大多数的威胁,是人为舆论形成的重要手段。作为马翔宇团伙网暴受害者,笔者对此深有感触,我的朋友们都不敢发声,更不用说一般“好友”。此外,既然谈暴力,应对江苏宜兴学生暴恐案进行分析,很明显他受到网络激进舆论的影响。但原文“暴力闭环。。。令人发指”,确实让我联想到暴力案。可惜这段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转载时被删了。

5,比较琐碎的一段,210字变成200字,但转载删了人人熟知的最具政治意涵的几个字——“唯恐天下不乱”,将“带毒的价值观”改成“扭曲的价值观”,显示修改颇为用心,锱铢必较。带毒往往指人为故意外部输入,尤指带有政治目的。扭曲通常指人性自发或受环境影响而改变。两字之差,网络敌意宣传被消失了。

6,这是一段写得最深入最透彻的一段,摘编也有重要看点。表面看一个字没少,却施加了重要的手术。原文“但若要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改成“若要取得良好治理成效”,不仅文字大为平庸,意义几乎完全被削弱,那种常用的政治警示含义看不见了。很难理解改编的动机,为何要那么讨厌政治。讲政治难道不是江主席重点强调的精神吗?我们今天的政治形势一片大好吗?从“没有敌人”到害怕谈敌情,这恐怕是最大的敌情。同一句,“平台的角色就显得非常关键”,变成“平台的角色也非常关键”,原意是平台角色最关键,应对网络内容管理负有最大责任,改过后意思变了,平台责任明显淡化,最后谁该负责呢?大概又是不了了之。文过饰非,这里凸显了。原文进一步谈到原因和落实,平台的能力、决心及相关部门“触及灵魂”的智慧,原文强调平台的能力,但决心更重要,摘编将“更”改为“也”,网友们对此有何感觉?中国互联网内容管理失当,真的主要是能力问题而不是主观上的问题吗?这值得思考。紧接着,提及到人们熟悉的“相关部门”了,且触及灵魂,什么是灵魂?对应于这“相关部门”,它当然指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性!然而这重要的四个字再次被消失了。真诚拥护社会主义的网民深受平台限流打压之苦久矣,最担心的就是相关部门的智慧与党性无关,甚至相反。

7,最后一段政治意味甚浓,也最值得关注。那些喊着政治正确口号搞煽动,或打着红旗反红旗的舆论,最容易被平台放大,对受众影响力也最大,其破坏性同样最大。这真正是几何级数增长,最需要针对性给予解决。但摘编后这段几乎完全不见踪影。

解析完毕!

原文l链接:

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4011048954753464&wfr=spider&for=pc

2,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content/202510/09/content_30108338.html